經濟發展

點算移民潮規模

經過政治變局後的香港不再一樣,外國趁此度身訂做全新簽證渠道,令走或留成為許多人近在眼前的決定。再加上新冠疫情,有些人在病毒當前離港避疫。去年中,香港淨移出超過7.5萬人,創紀錄新高;上月香港淨出境超過6.5萬人,也是實施旅遊限制後的新高。媒體尋訪流落異鄉的故事、身邊親友在機場離別的畫面,成為不少人眼中移民潮再現的證據,他們心裏問:若大量港人離港,這裏還是原來的城市嗎?這條問題有3個相關現象值得釐清:出走的人口有多大規模、他們本來是否屬於這個城市、移民情况會否延續。

點算移民潮規模 閱讀更多 ”

冬奧外交

北京冬奧政治多於運動,大煞風景。這是一場中美脫鈎後的大國競賽,與○八京奧差天共地,國際關係變了幾番。官方續打人權牌,西方批評中國生產涉嫌強逼勞動的新疆棉,針對維吾爾族設立所謂的再教育營,壓逼香港的集會自由、言論自由與民主空間。民間則打環境牌,關注人造雪的耗水用電和令選手受傷的風險。用工業園舊址重建的滑雪大跳台,本是節儉辦奧的典範,卻被輕蔑為烏煙瘴氣的核電廠。彭帥在觀眾席低調現身,才助北京在國際鎂光燈底下拆彈,瓦解禁錮

冬奧外交 閱讀更多 ”

共同富裕與貧富懸殊

「共同富裕」一聲令下,大企業踴躍捐款被戲稱繳交「保護費」。共同富裕本屬內地方針,與香港無關,不過股市新聞點算響應的中資上市公司,蒸發市值數以億計,而在內地經營生意的港商亦不明就裏,誠惶誠恐。時機遇着雷厲風行的監管行動,皆因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自去年起被列為重點任務。互聯網企業收到高額罰單,飯圈亂象與劣迹藝人被懲治,再碰上雙減政策整肅補習行業,令人誤將共同富裕與洗劫民企劃上等號。

共同富裕與貧富懸殊 閱讀更多 ”

經濟復甦在望謀定轉型發展

新冠疫情肆虐,香港面臨史無前例的困境。2020年經濟收縮 6.1%,是有紀錄以來最大跌幅。失業率為5.9%,亦是歷史高位,旅遊業、建造業及其他消費行業是重災區。整體貿易在上半年急劇下跌後大幅反彈,主要受惠於輸往內地的出口增長,惟全年仍然錄得輕微下降。至於服務貿易,旅遊與運輸陷入停頓,只有跨境金融及集資活動活躍,令金融服務稍有升幅。隨著《港區國安法》頒布實施,社會逐漸穩定,但是經濟復甦的路仍然漫長。

經濟復甦在望謀定轉型發展 閱讀更多 ”

為誘因而健康

疫症顛覆我們的生活秩序,也令我們反思身邊一切。香港藝術節上演話劇《鼠疫》,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繆的長篇小說,算是應景之作。原著描繪的是瘟疫眾生相,有夜夜笙歌的居民,有趁火打劫的狂徒,有視災難為天譴的神父,有組織民間醫療隊的英雄。死亡變成日常,封城等於孤獨、放逐與無助。待疫埠重開,幸存的主角已經失去妻子和好友,也經歷過人性的現實與殘酷,感悟到人心的瘟疫比病毒更難消滅,只有勇氣才能克服絕望。卡繆筆下的港口城市與香港有幾分相似,疫症散退之後,我們會否同樣的若有所失?

為誘因而健康 閱讀更多 ”

青年想外闖

中西鬥爭波譎雲詭,五眼聯盟調整對港政策,攻心為上,放寬移民措施加快港人流散異鄉。先是英國的BNO新簽證,雖有福利限制,但足以鋪路入籍。加拿大出手延攬高學歷港人,澳洲挽留當地畢業生及高技術勞工。縱使疫情之下不便遠遊,多國大門已經向高質素移民打開。專業界別的離職潮甚囂塵上,初職青年頭戴四方帽,手執BNO,要走也非難事,令人擔心香港逐漸步入黃昏。

青年想外闖 閱讀更多 ”

香港為甚麼要加入RCEP

中美關係跌至冰點之際,東盟十國與中日韓澳紐五國簽下RCEP,達成全球最大的貿易協議。香港十大貿易夥伴中,RCEP成員佔七席,為免被邊緣化,肯定要爭取加入。貿易協定猶如技術文件,苦澀難懂,這宗經濟頭條官熱民冷自是常態。商業往來更緊密、人員交流更廣泛會在未來慢慢浮現,但見疑中派大唱反調,希望藉此指正。

香港為甚麼要加入RCEP 閱讀更多 ”

問題是社會不公

滙豐銅獅重見天日,中資商戶拆走圍板,透視商界判斷社運已經降溫。疫下復甦是首要議程,市民抗疫疲勞,期望拉近社交距離,業界也爭取放寬種種限制,憧憬旅遊氣泡和健康碼,希望早日恢復經濟活動。深圳特區四十年讓各界聚焦雙城競爭的演變,十四五規劃亦提醒香港關注在國家發展大局內的社經地位。雖然不擁護基本法、不效忠特區的民主派議員,被人大常委會剔出立法會,震盪政壇,但是大眾再度重視經濟民生議題,《施政報告》對香港問題的答卷相信會繼續以恢復經濟和為民解困為主軸。

問題是社會不公 閱讀更多 ”

為經濟民生困頓尋找出路

香港經歷困難的2019年,社會事件帶來沉重氣氛,環球經濟受中美關係牽制,香港問題被視為國際博弈的籌碼。全年合計,本地生産總值收縮1.2%,是自2009年以來首次錄得年度跌幅,陷入技術性衰退。《逃犯條例》修訂引起的一連串事件中,近7,000人被拘捕,社會局勢令人關注。美國趁機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相信香港將會夾在中美紛爭之間一段長時間。應對社會問題、經濟下行及大國角力的多重挑戰,未來需要好好部署才能走出困局。

為經濟民生困頓尋找出路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