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

財政預算即民心政治

今個財政年度料錄超千億財赤,稅收與賣地成績未復當年用勇。下一份財政預算案,毫無懸念地將會是連續第五年的赤字預算。帳目不理想,但亦無可厚非,因為過去三年疫情影響全球經濟,政府收入減少之下卻需增撥資源幫助市民解難紓困。不過,長期的赤字經濟始終影響投資者信心。從前瞻角度而言,香港需要由多方審視長遠公共財政,恢復量入為出的財政紀律,鞏固市民對經濟運行的安全感。 

財政預算即民心政治 閱讀更多 ”

創新思維 推動消費增長

從2月的「你好,香港!」啟動全球宣傳,4月的「開心香港」聚焦本地玩樂,到9月的「香港夜繽紛」營造夜間活力,特區政府開出振興經濟的藥方,以全社會總動員來刺激消費和吸引旅客。過去,逆周期措施是盡一切可能救市保就業,但也換來連續五年財赤,難以寄望政府再作大額投資。上半年,港美息差衝擊聯繫匯率,減息周期言之尚早,可供政府運用的政策工具實在不多。

創新思維 推動消費增長 閱讀更多 ”

香港也要推動高質量發展

《2023年世界競爭力年報》早前出爐,雖然香港全面推動復常步伐,但排名卻從去年第五下滑至第七位。名次發生變化,一方面是受報告各項指標調整的影響,有一定主觀因素,毋須過分解讀;但另一方面,業內專家指出的一些發展弱點,則值得我們虛心看待。各項評分中,香港在本地經濟、就業市場、生產力與效率排名下跌最多。可見香港經濟既要在總量上有增長,又要在質量上有提升,才能保持國際競爭力。

香港也要推動高質量發展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