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口老化反思跨代公義
英國「硬脫歐」大限逼在眉睫,前途未卜令不少青年對未來感到絕望。年輕人傾向留歐,老年人傾向脫歐,世代鴻溝在兩年半前的公投呈現。年輕一代無法左右大局,眼看自由移居、工作、學習的機會被扼殺,要在漫長的未來承受由老一輩擺布的脫歐後果。現時年輕選民增加了一百五十萬人,假如歷史可以重演,相信會有不一樣的結局。跨代不公歷歷如繪,二次公投呼聲高漲,製造另一場民主危機。
英國「硬脫歐」大限逼在眉睫,前途未卜令不少青年對未來感到絕望。年輕人傾向留歐,老年人傾向脫歐,世代鴻溝在兩年半前的公投呈現。年輕一代無法左右大局,眼看自由移居、工作、學習的機會被扼殺,要在漫長的未來承受由老一輩擺布的脫歐後果。現時年輕選民增加了一百五十萬人,假如歷史可以重演,相信會有不一樣的結局。跨代不公歷歷如繪,二次公投呼聲高漲,製造另一場民主危機。
百元現鈔從天而降,深水埗途人霎時失控,爭相哄搶。是否有人炫富為自我宣傳尚待查證,而背後的商業運作亦陸續被揭露。人性貪婪描繪撿錢眾生相,不過疑似撒錢人聲稱此舉乃「劫富濟貧」,受盡街坊擁戴,後來再次現身,捐贈飯票博得居民掌聲。這場鬧劇已經不是貪小便宜足以解釋,全港六分之一的劏房位於深水埗區,是基層生活的寫照,民情寄望為弱勢社群紓難解困,折射熙攘鬧市潛藏的貧富懸殊問題。
港珠澳大橋昨日通車,連接香港與珠三角西岸,是世上最長的跨海大橋,被譽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世紀工程不算誇張。新一份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報告》出爐,香港在基建範疇被評為全球第二,是國際社會眼中令香港保持競爭力的支柱之一,加上大橋與高鐵雙雙啟用,來年有望追上基建榜首新加坡。然而,香港總排名近年維持在全球十大的中下游位置,未見突破,創新能力一直是弱項,人才更是箇中關鍵。
香港社會對管治人才一直存在需求。目前,直接參與本港有關工作的人士,主要包括通過委任、選舉,或公務員隊伍晉升等途徑,在特區政府體系內參與本港公共事務;他們在香港管治領域中肩負不同角色和職能。特區政府及社會不同機構、組織和團體等,一直也提供相關課程或訓練,以期培育更多本地管治人才。
「一國兩制」是前無古人的嘗試,有賴決策者與社會人士的共同努力。為確保「一國兩制」能行穩致遠,必須持續檢討,給政府與公眾一份可靠的參考。民主思路去年值香港回歸二十周年之際編制第一份「一國兩制」指數,每半年一次,今周發表第三份,嘗試全面地評價「一國兩制」的落實概況。
環顧世界各地,不少政府均面對建立公眾信任的挑戰。特區政府在這方面也不例外。儘管這不是香港社會獨有問題,惟一般相信,官民信任基礎愈穩健,愈有利管治,對社會持續發展亦有裨益。
近年香港社會呈現的撕裂與分化現象備受關注,團結社會成為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任後其中首要任務。而社會在經濟發展、民生與政制等方面的深層次矛盾,亦未能妥善解決。與此同時,有數據反映市民對香港的歸屬感出現下滑、堅尼系數再創新高,市民收入差距不斷擴闊,社會向上流動更趨困難;上述種種,令人擔心香港一直珍惜的包容、關愛等社會價值觀受到嚴峻衝擊。若要修補社會裂縫,真是談何容易。
香港的政治環境充滿挑戰,在一國兩制下,我們需要更多治港人才,改善施政與維持良好管治,並解決各種社會問題。特區政府實行政治委任制度近十五年,各決策局下設有局長、副局長及政治助理職級(公務員事務局不設副局長及政治助理職級);後兩者更被視為培育本地政治人才的其中重要搖籃。
現屆特區政府推出的公眾諮詢超過百份,例如免費電視節目牌照、自願醫保計畫、版權條例修訂,以至退休保障等,然而,多項諮詢不單止未能取得普遍市民和青年的支持和信任,甚至引來社會爭議。青年創研庫最近一項相關研究便發現,不少受訪青年認為,決策者處理諮詢意見的過程極不透明,市民所提交的意見,猶如跌入「黑洞」,既得不到政府的互動回應,亦容易令公眾產生「民意不被重視」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