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

醫療水平星級 內地客高端體檢擇港

本港醫療水平達國際頂級,有醫務體檢中心表示,過去1年多不乏內地病者來港,進行全身磁力共振及心肺電腦掃描等高端體檢項目,生意錄得15%增長,更有重症病者南下,尋求獨立第三方醫療意見,並選擇來港治療。業界亦指,隨着內地醫療水平提高,過去大批內地人來港進行一般體檢及注射疫苗的情況已成明日黃花,指本港醫療體檢服務應朝高端及專科方向發展,才能發揮本身優勢。有智庫成員指出,近年港府積極籌建第3間醫學院,增加醫生名額及醫護培訓,預期當各方面條件成熟後,有望進一步開拓市場,甚至發展以內地及東南亞旅客為目標的醫療旅遊。

醫療水平星級 內地客高端體檢擇港 閱讀更多 ”

「留全屍」觀念頑固 器官捐贈率仍不理想

目前近40萬人登記器官捐贈創新高,惟本港仍是全球器官捐贈率最低的地區之一,過去2年跌至每100萬人不足4人的新低。有醫生建議,除加強教育,突破「死後留全屍」的傳統思想,亦應加大力度從醫院尋找潛在捐贈者,如增設由醫生組成的移植專組輔助。另有醫生重提引入外國盛行的「預設默許」機制,讓不想捐贈器官的市民主動登記;智庫指,港人觀念仍然保守,當社會更接納器官捐贈才適宜推行。上月本港第2度獲內地跨境器官捐贈,有醫生盼盡快恆常化,讓更多病人受惠。

「留全屍」觀念頑固 器官捐贈率仍不理想 閱讀更多 ”

河套合作區成數據「示範單位」為企業提供理想實驗平台

政府上月公布《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提出多項促進園區流通的創新政策。有智庫召集人認為,該合作區能夠作為理想示範,讓市民和業界觀察到跨境數據如何滿足不同行業和服務的需求。觀察如何有效管理保護數據

河套合作區成數據「示範單位」為企業提供理想實驗平台 閱讀更多 ”

灣區跨境流通更廣更易 數據安全立法須細緻到位

香港與大灣區數據互聯互通,為港帶來便利。政府去年簽署《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香港)個人信息跨境流動標準合同》,簡化大灣區9個內地城市與本港跨境數據流通的程序。有關措施在金融、醫療界等已有成功案例,上月更擴展至所有行業,教育、文化藝術、新質生產力等界別亦有望受惠。有數據專家指,本港需注意保護「數據產權」及數據分級分類等問題,建議參考內地嚴謹的法規,建立法律框架,加快訂立數據安全法。數碼經濟正成為香港發展的新主體,有律師建議當局推動身份互認,全方位促進高質量的跨境發展,助力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與大灣區數據互聯互通,為本港帶來多方面的便利與效益。去年,本港與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簽署《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數據跨境流動的合作備忘錄》,其後再簽訂《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香港)個人信息跨境流動標準合同》,簡化涉及9個內地城市與本港之間就內地個人信息跨境流動的合規安排,免除跨境轉移個人信息的數量限制,以及簡化個人信息保護影響評估等。教育文化藝術等更多界別受惠

灣區跨境流通更廣更易 數據安全立法須細緻到位 閱讀更多 ”

雙重身分認同

身分認同是「人心回歸」的指標,市民對香港人的認同感普遍強於對中國人,留下國民意識薄弱的印象。港督命名街道、皇冠徽號郵筒和英式赤紅電話亭碩果僅存,儘管為特區抹上殖民色彩,尚有保育歷史記憶的意義。然而在《國歌法》實施後,國際體壇於欖球、棒球、冰球賽相繼出現錯播國歌事件,令本應獲得喝采的運動員捲入體育會的管治問題,更令香港人能否維護國家尊嚴再成話題。

雙重身分認同 閱讀更多 ”

再思二十大後的香港經濟地位

二十大報告是習近平未來五年的施政藍圖,同時也將中國的發展經驗理論化,開闢出一條有別於西方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啟示其他發展中國家擺脫歐美霸權。美國處處散布中國威脅論,視之為「最嚴重的地緣政治挑戰」,日前眾議院大比數通過成立「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代表共和黨和民主黨槍口一致瞄準中國。國際局勢風高浪急,香港不能獨善其身,唯有協助內地提高經濟實力,加強與外國的利益合作,才是突破西方圍堵的出路。

再思二十大後的香港經濟地位 閱讀更多 ”

告別新自由主義

香港一直是新自由主義的堡壘,為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政府鮮會主動介入市場。政府將財政開支鎖定在GDP的兩成,即使近年投放略增,稍微打破此金科玉律,但仍然堅守「大巿場小政府」。受制於管治哲學與財政資源,香港從無強而有力的產業政策,只有被動地期望商界回應政府願景。李家超發表首份《施政報告》,領導產業布局,主動招商引資,反映新政府將會打破「積極不干預」的慣性。

告別新自由主義 閱讀更多 ”

兩次習講話

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香港,發表的講話成為官員及社會各界的研習讀本。以往所有七一講話,包括五年前的習近平,皆形容香港回歸是「彪炳中華民族史冊」的千秋功業或偉大業績。今年改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百年奮鬥史」,是首次用黨的視角描述香港歷史,自然與去年底「一國兩制」載入中共第三次《歷史決議》不無關係。領導人講話是解讀中央政策的權威材料,值得比較兩次習講話,惦量對「一國兩制」方針有何啟示。

兩次習講話 閱讀更多 ”

統籌一國兩制民心工程

中美博弈之下地緣政治暗湧不斷,香港事務常常被來者不善的政客借題發揮,一國兩制的落實情況動輒得咎。西方國家屢打法治、言論自由的「香港牌」,威脅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快將崩壞,實為將香港逐步邊緣化,作為牽制中國的籌碼。藉此可見,一國兩制的聲譽在國家外交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

統籌一國兩制民心工程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