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運動需要新民主派
新一屆立法會提名期月底開鑼,民主派的布陣擾攘多月,民主黨不參選終成定局,公民黨從政之路早亦完結,傳統泛民只剩民協尚未表態。香港的民主運動不過數十年,眼看傳統政黨由爭取議席到杯葛選舉,離民主目標愈走愈遠,甚教人唏噓。
新一屆立法會提名期月底開鑼,民主派的布陣擾攘多月,民主黨不參選終成定局,公民黨從政之路早亦完結,傳統泛民只剩民協尚未表態。香港的民主運動不過數十年,眼看傳統政黨由爭取議席到杯葛選舉,離民主目標愈走愈遠,甚教人唏噓。
「共同富裕」一聲令下,大企業踴躍捐款被戲稱繳交「保護費」。共同富裕本屬內地方針,與香港無關,不過股市新聞點算響應的中資上市公司,蒸發市值數以億計,而在內地經營生意的港商亦不明就裏,誠惶誠恐。時機遇着雷厲風行的監管行動,皆因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自去年起被列為重點任務。互聯網企業收到高額罰單,飯圈亂象與劣迹藝人被懲治,再碰上雙減政策整肅補習行業,令人誤將共同富裕與洗劫民企劃上等號。
投票選特首和四十名立法會議員的選委會提名期完結,尚有資審會最後一關,以防範「偽愛國者」強闖。這是「完善選舉制度」後的第一場選舉,各界嚴陣以待,參選人的愛國情操相信沒有疑問。唯一意外是不少專業界別人士留待最後一天才遞表入閘,原以為成功協調的界別,最終參選人數比議席數目剛好多一兩名,總數約三分一界別需要於九月選舉定勝負。
俗稱「反起底法」的《2021年個人資料(私隱)(修訂)條例草案》早前在立法會首讀、二讀,建議將起底行為刑事化。有人認爲修訂案可保障個人私隱,另一邊廂,Facebook及Google等科技巨企,以至本地中小企都對條文有所擔憂,憂慮影響網絡自由。到底修訂案要如何修正,才能達致防止罪行、促進科技發展及保護公民基本權利這三點呢?
《3分鐘政策》- 反起底法︱保護個人資料,卻影響網絡自由?! 閱讀更多 ”
各級選舉的愛國組合拳連環快打,揮向區議會的第一拳,拳未到而意先到。政府率先提出修例,要求區議員宣誓效忠。自此之後,DQ紅綫的風聲四起,最初只針對「墨落無悔」的簽署人,後來囊括參與民主派初選的候選人,再席捲借出辦事處作初選票站的區議員,最終殃及展示「光時」口號的抗爭派。零星議員出逃及落馬,直至傳聞違誓者會被追討薪津才引爆大規模辭職,而此刻政府還未亮劍。究竟於宣誓前自行辭職,任期內的薪津是否便能夠袋袋平安?特首答:沒有人性化處理,只有法律化處理。
中美關係鬥而不破,拜登的對華政策不如特朗普強硬,但更積極拉攏盟友抗衡中國。前朝對軍民兩用科技的出口封鎖仍然有效,美國敏感科技企業若要在中國營運亦將須受到審查。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科技創新的火車頭,固然深受其害,不過,同樣專注於高科技領域的舊金山灣區亦受到牽連,無數對外投資計劃因而停頓。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對外開放平台,外資參與尤其重要,在官方的戰略空間越收越窄下,美國商界和民間如何看待大灣區發展?
從政=參選成為議員?那只是公共事務的其中一條路,政治人才將來可能成為問責官員,參加諮詢組織,或以專業身分服務香港。你準備好成爲香港優秀的政治人才嗎?由香港政治及行政學苑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HKU SPACE)合辦的第4屆資深行政人員文憑《政治領袖》課程將於9月開課,現時正在招生,把握這個好機會去裝備自己,在社會發揮影響力!
政治形勢丕變,國安法立法與選舉制度改革兩招落地。有人奉為定海神針,相信未來豁然開朗,終於可以大展拳腳。有人覺得如坐針氈,恐怕日後步步為營,參政只會無可作為。香港缺乏政治人才,市民對政治的關注近年稍成氣候,時來運到自然雀躍欲試,風高浪急時則叫人卻步,能夠貫徹始終,堅持到底的少之又少。
有市民認為香港醫療系統爆煲不能簡化為「醫生荒」,並非多了醫生就會縮短到病人的輪候時間,當中涉及更多深層次的原因,例如醫管局的挽留人才問題、如何才能善待將近退休的醫生等。至於公私營醫療嚴重失衡問題,它的起因又是什麼?
林正財 x 潘學智 -缺人!工作量大!?醫療系統爆煲始末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