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中小企猶豫 開拓大灣區逆境突圍
香港疫情反覆,中小微企業經營最艱難。相反,內地形勢較穩定,外資與大型港企沒有減慢進駐大灣區的腳步,令市場重心進一步北移。香港中小企靈活多變,在逆境之中仍有不少嘗試轉型創新。不過不是所有中小企都能夠摸索與拓展大灣區市場,尋找商機。政府可以怎樣具針對性地支援,幫助它們走出困境呢?
香港疫情反覆,中小微企業經營最艱難。相反,內地形勢較穩定,外資與大型港企沒有減慢進駐大灣區的腳步,令市場重心進一步北移。香港中小企靈活多變,在逆境之中仍有不少嘗試轉型創新。不過不是所有中小企都能夠摸索與拓展大灣區市場,尋找商機。政府可以怎樣具針對性地支援,幫助它們走出困境呢?
北京冬奧政治多於運動,大煞風景。這是一場中美脫鈎後的大國競賽,與○八京奧差天共地,國際關係變了幾番。官方續打人權牌,西方批評中國生產涉嫌強逼勞動的新疆棉,針對維吾爾族設立所謂的再教育營,壓逼香港的集會自由、言論自由與民主空間。民間則打環境牌,關注人造雪的耗水用電和令選手受傷的風險。用工業園舊址重建的滑雪大跳台,本是節儉辦奧的典範,卻被輕蔑為烏煙瘴氣的核電廠。彭帥在觀眾席低調現身,才助北京在國際鎂光燈底下拆彈,瓦解禁錮
大年初三,先向各位讀者拜年,祝大家虎年一切平安。老虎威風凜凜、生氣勃勃,有多重形象和寓意,深入我們的文化。霸氣彪悍的是龍精虎猛,雄偉險要的是龍盤虎踞,險象環生的是龍潭虎穴,實力非凡的是臥虎藏龍。特首選舉提名期將於月尾開展,五年一度的龍爭虎鬥即將上演。今天借節日氣氛,談談虎年對下任特首的啟示與期盼。
RCEP於2022年首日生效,香港正爭取加入。科大新興市場研究所因應區域自由化的浪潮,用大灣區視角檢視香港與東南亞關係(註)。以下分享他們的主要觀點,希望對香港如何發揮自身優勢有所啟示,拉近大灣區與東南亞的夥伴合作,多方共贏。
上月初美國舉辦民主峰會,藉台港人士以民主為幌子,激化中西意識形態對抗。國務院新聞辦先後發表《中國的民主》和《「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兩份白皮書,闡釋「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又重申《中英聯合聲明》對普選的沉默,向世界爭取「民主」的話語權。從國際脈絡以大觀小,香港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新一屆宣誓就職,亦是中美關係的一片拼圖。當民主發展成為外交角力場後,新選舉制度於香港的實踐,亦無可避免地添上大國競爭的戰略意義。
低氣壓下,MWYO試行的參與式預算能打破當中的隔閡嗎?參與式預算能鼓勵市民表態?牽涉的開支及時間成本多嗎?
MWYO x 潘學智 – 政治低氣壓下,點樣打破市民同體制隔閡?! 閱讀更多 ”
MWYO青年辦公室早前在彩福邨進行參與式預算試驗計劃,反應理想。MWYO的最新動向是在葵青區推動參與式預算,今次計劃以地區小型工程為主題。到底什麼是參與式預算?是否人人都可以提案及投票?對於參與式預算,體制應該抱持什麼態度?
MWYO x 潘學智 – 乜嘢係參與式預算?1人1票選出提案?! 閱讀更多 ”
資審委審批完畢,立法會候選人正式入閘,進入競選時分。傳媒焦點轉向關心投票率,坊間也估計投票率只有兩成多至三成。這一屆選舉氣氛冷淡,自有因由,是無可迴避的事實。對抗派入獄、流亡、DQ,倖存者杯葛選舉,因而缺乏政黨動員;非建制派乘勢而上,但培養政治新星需時,未能借助明星效應吸引公眾眼球;建制派聽候差遣,連賽前熱身也按兵不動。
文化交匯的香港,到底該採取哪一種策略,以便盡快與內地及外國通關,令大眾回復疫前正常生活?
《3分鐘政策》- 清零VS與病毒共存︱哪一種抗疫策略比較好?! 閱讀更多 ”
疫情未絕跡,通關日子仍未定斷,加上反修例亂局危害政治穩定,使外商撤資傳聞日囂塵上。今年統計處就駐港外資公司的調查出爐,雖然數目創新高,但增幅主要來自內地企業,美日韓資企業俱跌,歐洲企業則持平。難怪有人懷疑,香港的商業優勢足不足夠吸引國際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