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

軟宣傳勝過硬口號 讓香港講好中國故事

西方主流媒體敘事單一化,將中國形象扭曲成局限於意識形態對抗的刻板印象,導致外國民眾對中國多有誤解。全球地緣格局急速轉變,更加劇中國文化輸出與傳播困境。根據《環球時報》統計(註),八大西方國家對中國的負面報道,是正面報道的2.7倍。鋪天蓋地的反面輿論,結合社交媒體演算法,構築重重疊疊的信息繭房,使中國向外傳遞的聲音持續被邊緣化。

軟宣傳勝過硬口號 讓香港講好中國故事 閱讀更多 ”

移民之後:海外港人收入下降與職業錯配現象

過去幾年不少港人移民海外,相信每個讀者身邊或多或少總有熟悉的親友決定離鄉別井。他們帶着不同理由出走,但同樣需要適應陌生環境。所謂天涯若比鄰,雖然我們不再居住於同一座城市,惟留下來的人仍然關心海外港人的當地生活。住屋問題逐步解決、生活環境慢慢熟習後,尋找收入來源,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外國的就業市場不如香港活躍,不少移民人士早有耳聞;而他們未必預備好的,可能是自己願意犧牲多少往日耕耘,為了「搵兩餐」放下身段,從事一份不是最理想的工作。

移民之後:海外港人收入下降與職業錯配現象 閱讀更多 ”

點算移民潮規模

經過政治變局後的香港不再一樣,外國趁此度身訂做全新簽證渠道,令走或留成為許多人近在眼前的決定。再加上新冠疫情,有些人在病毒當前離港避疫。去年中,香港淨移出超過7.5萬人,創紀錄新高;上月香港淨出境超過6.5萬人,也是實施旅遊限制後的新高。媒體尋訪流落異鄉的故事、身邊親友在機場離別的畫面,成為不少人眼中移民潮再現的證據,他們心裏問:若大量港人離港,這裏還是原來的城市嗎?這條問題有3個相關現象值得釐清:出走的人口有多大規模、他們本來是否屬於這個城市、移民情况會否延續。

點算移民潮規模 閱讀更多 ”

再思曼德拉的「真委會」——尋找真相 嘗試和解 讓香港重新出發

林鄭月娥早前錯引名人名言,令全城重溫曼德拉的生平事迹。上世紀的南非實行種族隔離政策,黑人受盡歧視。曼德拉組織武裝抗爭而投獄27年,被決心消除種族歧視的白人總統戴克拉克釋放後,轉用和平手段並當選總統,設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真委會),由堅持非暴力路線的南非大主教圖圖領導民族復和。真委會嘗試緩和政治矛盾,化解社會對立,近年例子有加拿大正視侵害原住民族的同化政策,印尼亦計劃反省排華屠殺的往事,對紛亂中的香港下一步何去何從有一定啟示。

再思曼德拉的「真委會」——尋找真相 嘗試和解 讓香港重新出發 閱讀更多 ”

去激進化勢成 溫和政治抬頭

立法會補選參選人被DQ(取消資格)、香港民族黨被取締、馬凱簽證續期被拒,一連串政治爭議觸發香港市民和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一國兩制之際,泛民在九龍西補選連吃兩場敗仗,七一、元旦遊行人數下跌,連外媒也質疑「港獨」前景。有人歸咎選舉策略失當,有人斷言社會氣氛冷淡,有人訴諸寒蟬效應逼壓,卻甚少人願意承認另一種更符合現實的解釋:市民意識到激進主義難成出路,所以民心轉向令溫和政治抬頭。本文將利用民意調查數據,分析政治版圖在最近一年半的演變。

去激進化勢成 溫和政治抬頭 閱讀更多 ”

香港人中國人身分相輔相成

香港人的身分認同長期徘徊於「香港人」與「中國人」之間,對內地的接納與抗拒被視為「人心回歸」的指標,備受輿論關注。無論在學術界或傳媒, 「香港人」與「中國人」兩種身分長期被視為對立。不過,兩種身分二元對立的表象,其實源於傳統民調的問卷設計未能夠準確反映多數市民對兩種身分的雙重認同。民主思路在本年6月進行有關一國兩制的民意電話調查(註),摒棄傳統的問卷設計框架來拆解香港人身分認同這個矚目話題,證明雙重認同為香港社會主流,同時發現「香港人」和「中國人」兩種身分,不單止並不對立,反倒相輔相成。

香港人中國人身分相輔相成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