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治

從香港與國際視角看「一國兩制」分歧

「一國兩制」是前無古人的嘗試,有賴決策者與社會人士的共同努力。為確保「一國兩制」能行穩致遠,必須持續檢討,給政府與公眾一份可靠的參考。民主思路去年值香港回歸二十周年之際編制第一份「一國兩制」指數,每半年一次,今周發表第三份,嘗試全面地評價「一國兩制」的落實概況。

從香港與國際視角看「一國兩制」分歧 閱讀更多 ”

香港青年對「中國人」身份認同由負轉正

香港青年問題登上國家議題,國民身份認同感成為新聞焦點。港大民研去年年底發表的香港市民身份認同調查顯示,香港青年(18至29歲)自稱為香港人的比率上升至69.7%,是回歸20年來的歷史新高,而自稱為「中國人」的比率只有0.3%,是回歸後最低紀錄。這個結果由傳媒廣泛報道,市民大眾亦普遍認為香港青年並不認同中國人的身份。

香港青年對「中國人」身份認同由負轉正 閱讀更多 ”

一國兩制指數初探

要確保「一國兩制」能行穩致遠,必須總結香港回歸以來的成就和缺失。為了給政府和公眾可靠的參考,民主思路於香港回歸20周年編製「一國兩制」指數,委託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進行電話調查,並參考國際機構編製的自由和民主指數,綜合香港市民和國際機構的兩種角度,嘗試全面地評價「一國兩制」的實施(詳細報告見http://pathofdemocracy.hk/one-country-two-systems-index/)。

一國兩制指數初探 閱讀更多 ”

香港人中國人身分相輔相成

香港人的身分認同長期徘徊於「香港人」與「中國人」之間,對內地的接納與抗拒被視為「人心回歸」的指標,備受輿論關注。無論在學術界或傳媒, 「香港人」與「中國人」兩種身分長期被視為對立。不過,兩種身分二元對立的表象,其實源於傳統民調的問卷設計未能夠準確反映多數市民對兩種身分的雙重認同。民主思路在本年6月進行有關一國兩制的民意電話調查(註),摒棄傳統的問卷設計框架來拆解香港人身分認同這個矚目話題,證明雙重認同為香港社會主流,同時發現「香港人」和「中國人」兩種身分,不單止並不對立,反倒相輔相成。

香港人中國人身分相輔相成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