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波蘭、德國的過去與現在交流團
今時今日的學生交流團,比我當年進步太多了。元朗四所中學組團到中歐考察,出發前請來波蘭駐港總領事分享當地文化,然後又找我和同學預習中國與歐洲的經濟特色,深度學習的程度超乎想像,或許可以問鼎學界天花板?
今時今日的學生交流團,比我當年進步太多了。元朗四所中學組團到中歐考察,出發前請來波蘭駐港總領事分享當地文化,然後又找我和同學預習中國與歐洲的經濟特色,深度學習的程度超乎想像,或許可以問鼎學界天花板?
「遺址論」令人思考香港的國際性從何而來,具備國際視野的年輕人肯定必不可少。聯校國際關係及外交學會與滬港所合辦第一屆《國關盃》,十多間學校在辯論中探討國際議題。當今世界需不需要霸權?碳關稅能否推動綠色經濟?讓我們繼續普及國際關係這門學科,培養更多掌握世界脈絡的新一代。
新一輪「一國兩制」指數比半年前微升0.02分至6.04分。我在發布會上指出,市民對「民主政制發展」有大幅改善(+8.1%),相信是重塑後的區議會再次凝聚公民空間和地區網絡,給予市民享受公共服務的獲得感。但是,全面通關已經一年,經濟未見起色,令他們對「維持長期繁榮穩定」最缺乏信心(-10.9%),有待香港人思考怎樣去發揮兩制優勢。
以前唸商學院有句話:「ideas are cheap」。年輕人想法很多,能夠落實、維持、站得住腳才算有本事。這一年加入青年夢工場督導委員會,在青年服務發展巡禮感受到夢工匠的熱誠和幹勁,特別欣賞董事局放膽在政府撥款完結後,自掏經費延續項目,同事又不負所托找到幾筆民間資助。來年我們復辦社創孵化,我最期待的是新一輪評審融入參與式概念,吸納最受居民支持的創新點子。
第二屆「立法者們」青年議政計劃完滿結束,來自十多家學校的高中生,在這半年有系統地認識議會工作,走進立法會大樓實習,化身模擬議員參與辯論。今年同學們分為「社會創新」、「政策研究」和「媒體傳訊」三個組別完成實踐項目,擴闊對從政的印象,讓擁有不同興趣和技能的同學,也可以在公共事務上找到自己的崗位。
中山大學和暨南大學是內地研究港澳事務的重鎮,民主思路與香港政治及行政學苑校友會在周末考察廣州,了解國師們對香港情況的觀點。我們也分享對香港人前往大灣區發展和移民海外的看法。與專家開研討會就是高手過招,他們一直留意我們的「一國兩制」指數,在編製指數和輿情分析方面談得尤其深入,互相啟發。
仁愛堂YES青年學院今年為16間中學提供生涯規劃服務,由「敢夢創前路 – 青年生涯規劃及職業體驗展」揭開序幕。會場設有四個行業體驗專區,讓學生們親身探索護理業、婚禮及宴會統籌業、數碼媒體業、檢測及認證業。希望年輕人可以了解不同行業的發展趨勢,不斷學習,提升技能,按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適合的的職業路向。
民主議會、社會主義、王權國家、公民社會皆會運用協商方式議政。這次向「回到制憲現場」的學生介紹中國政治協商制度,我們比較投票與協商在整合意見與決策效率上的分別,又討論政府跟大眾和精英分享權力時的取捨。同學們由此帶出姓資姓社的優劣,思考得很深入。
誰說今天的年輕人愛躺平?國際貿易、主權爭端和人權問題日益嚴重,聯校國際關係及外交學會最近成立,頭炮活動邀請兩位「Big Four」合夥人張立君和朱嘉樂、港大學者黃裕舜以及我,大談未來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鼓勵同學們掌握國際動態和培養跨文化能力。
仁愛堂啟動YES青年學院,服務全港中小學生,幫助他們持守正面價值觀,實踐良好生活態度,了解市場機遇和尋找就業階梯。感恩可以參與其中,多年來投入學生工作有些體會和思考,希望能夠有所建樹,令下一代在不同人生階段也預備好擁抱未來,實現個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