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地收入減少,今個財政年度料錄超千億財赤。受到環球利率持續高企、地緣政治、供應鏈佈局調整等因素影響,政府帳目未如理想。下一份財政預算案,估計會是連續第五年的赤字預算。過去三年疫情,政府在收入減少之下需要撥出大量資源幫助市民及各行各業解難紓困,因此短期出現入不敷支是無可避免的。不過,長期的赤字經濟始終影響市場信心。從前瞻角度而言,香港需要由多方審視長遠公共財政,恢復量入為出的財政紀律,鞏固市民對經濟運行的安全感。
獨立監察財政風險
北部都會區、交椅洲人工島、「五鐵四路」陸續上馬,面對財政壓力,行政長官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成立由財政司司長帶領的「大型發展項目融資委員會」,並設立「大型發展項目融資辦公室」,利用市場力量加快基建工程。政府項目的投資回報相對穩定,對官民雙方也有益處。但有人認為,若項目造價昂貴,或令香港由庫房水浸變成舉債渡日。最近,西方金融機構對香港的信貸評級展望轉趨負面,如果降級變成事實,只會令融資成本上升,加重財政負擔。不可否認的是,部分市民對不同融資渠道的挑戰仍未全面掌握。
香港的公共理財素以穩健著稱,歐洲國家望塵莫及,卻也從大大小小的危機中累積經驗,發展出一套由獨立財政機構履行監察的保障機制,值得我們借鏡。民粹政治的當權者為贏得短暫的民望,可能調高經濟預測,高估財政盈餘。強勢議會的執政黨手握行政立法大權,內閣官員的開支建議有黨友議員開綠燈,可能大幅貸款支付福利工程,留待下屆政府買單。林林總總的財政風險,令歐洲各國意識到長遠財政規劃的重要性,因而催生專業、中立的第三方機構,檢視如何可持續地管理公共財政。
市民參與建立信任
例如,英國的預算責任辦公室便成立超過十年,以獨立、權威的形象成為此類機構的模範。它是公營機構,有法定權力,類似香港的申訴專員公署、私隱專員公署和平機會。辦公室得到授權取閱政府數據,每年按法例呈交最少兩份報告,預測不少於五年經濟及財政狀況,評估政府的財政目標,並且檢視福利開支的走勢。對於財政部門,第三方分析報告能夠就日常工作提供專業意見。對於持份者,辦公室令他們持續參與公共財政制定,保持良好溝通。對於公眾,財政預算的透明度大大提升,增強對政府未來方針的信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指出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呼應中共第三個歷史決議上論斷「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著重以社會進步贏得人民擁戴。內地治國理政的思想對香港滿有啟示,財政預算不只徒具分配公共資源的工具性,更承載經濟增長和社會投資的全盤規劃,是發展願景和美好生活的執行框架。每份財政預算也是凝聚民心的過程,特區政府應儘快以創造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為號召,建立爭取市民信任的參與機制。
潘學智 民主思路聯席召集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