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復甦在望謀定轉型發展

新冠疫情肆虐,香港面臨史無前例的困境。2020年經濟收縮 6.1%,是有紀錄以來最大跌幅。失業率為5.9%,亦是歷史高位,旅遊業、建造業及其他消費行業是重災區。整體貿易在上半年急劇下跌後大幅反彈,主要受惠於輸往內地的出口增長,惟全年仍然錄得輕微下降。至於服務貿易,旅遊與運輸陷入停頓,只有跨境金融及集資活動活躍,令金融服務稍有升幅。隨著《港區國安法》頒布實施,社會逐漸穩定,但是經濟復甦的路仍然漫長。

疫情反覆且嚴峻,令原定於2020年的香港的立法會選舉押後一年。香港的防控措施以「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為目標,期間得到中央政府派遣醫療隊來港,為超過170萬名市民提供「願檢盡檢」的社區檢測,亦為香港預留疫苗,確保有充足供應。面對經濟與民生的打擊,特區政府推出「防疫抗疫基金」,為市民與各行各業提供3,000多億港元的紓困措施,其中包括「保就業」計劃,保障僱員免被遣散。

空間規劃助力城市轉型

與此同時香港繼續投資基建,保持競爭力。香港機管局將投資入股珠海機場,結合珠海機場的內地航空網絡與香港國際機場的國際網絡,增強協同效應,建設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機場群。隨著港珠澳大橋開通,三地的交通時間大大減少,香港口岸人工島已計劃發展自動化停車場,供「陸轉空」旅客直接前往香港機場的閘口登機轉飛海外。機管局亦公佈發展「航天走廊」項目, 以無人駕駛運輸系統連接港珠澳大橋、未來的航天城及東涌新市鎮,善用機場毗鄰土地。

今年政府提出「躍動港島南」計劃,借助港鐵南港島線(東段)加強對外聯繫,打造南區成為一個集旅遊、歷史、文化及生活的消閒玩樂地區。海洋公園重新定位,從主題公園轉型為保育教育的渡假勝地,分為免費入場的餐飲零售消閒區和按景點收費的核心主題區。珍寶海鮮舫業主更無償地把海鮮舫捐贈給海洋公園,以非牟利方式在香港仔避風塘活化,成為南區富特色的歷史文化和旅遊景點。

區域合作注入新動力

為便利港澳居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居住和學習,稅務、購房、專業認證等措施已經實施。目前,香港車輛駛進廣東省需要申請俗稱「中港牌」的配額牌照。這一年的 「港車北上計劃」,便允許香港私家車毋須牌照,經港珠澳大橋直接進入廣東,方便市民以自駕方式作短期商務、探親或旅遊。港深之間的第七個陸路口岸─蓮塘∕香園圍口岸也正式開通,連接深圳東部過境通道,可以經深惠高速及深汕高速通往粤東,令跨境貨運交通能夠「東進東出」。同時,皇崗口岸亦進行重建,將來將落實「一地兩檢」安排,並研究推動「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創新查驗模式。

青年人更有新機遇去把握大灣區的發展潛力,前往內地城市就業與創業。全新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為本地大學畢業生提供2,000個崗位,由政府補助,受聘於在香港及大灣區均有業務的企業,獲得機會派駐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亦為有意前往大灣區創業的青年提供創業支援和孵化服務,廣東省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將會提供共享工作基地。

近期,國家謀劃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香港位於國內大循環和國際大循環的交匯點。既能在內循環中扮演「參與者」,透過大灣區切入國家經濟發展,特別在科技創新領域上努力;又能在外循環中扮演「促進者」,發揮跳板、中介人和人才庫角色、豐富資金池、試驗田和防火牆功能,使國家與世界對接和互動。繼續履行「國家所需、香港所長」優勢,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

杜巨瀾 滬港發展聯合研究所聯席所長
潘學智 滬港發展聯合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