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主義乘着陸港矛盾散播,衝擊香港政治版圖。民主思路每半年發布「一國兩制指數」,最新一輪觀察到非建制派支持者顯著下跌,社會呈現去激進化的迹象,溫和政治正在滋長。反對論者堅信激進主義縱遇退潮,只待他日形勢扭轉定會捲土重來,甚至托辭調查結果只折射市民「被溫和」的假像而已。若非民心思變,非建制派轉投溫和派和建制派這股逆流,單憑「心淡論」和「焦土論」足以解釋嗎?
非建制派支持者顯著下跌
「心淡論」表示支持者於社運低潮噤若寒蟬,加上非建制陣營分裂令一八年兩場立法會補選的投票意欲銳減,卻忘記一六年初的補選中,儘管梁天琦參選讓本土主義成為焦點,投票率實則與去年相差無幾,未見所謂心淡選民帶來驟降。「焦土論」則聲稱非建制派褫奪武勇抗爭路綫的成果,選票寧投予建制派作為懲罰。九龍西兩場補選中,李卓人及馮檢基被焦土派窮追猛打,不過比較姚松炎的得票與李馮二人之和,相差不足百分之一,後者票數更不減反加,與焦土派的目標相反,動員力成疑。再者,上述兩種論調僅針對去年的補選,其實民主思路隨機抽樣的電話民調委託中大亞太研究所進行,結果亦與港大民調脗合,最遠能追溯至始於一六年底,可見溫和政治興起非一時之變,且有科學根據。
西方政治持續右傾,沒有停止鼓吹保護意識及民粹運動,香港未必能在國際浪潮下獨善其身,本土主義更可能再次發酵。年初上任的博爾索納羅是巴西結束軍人政權後第一位右翼總統,內塔尼亞胡於上星期在極右陣營支持下連任以色列總理,反移民勢力在下月的歐洲議會選舉亦很大機會繼續擴張。不過,溫和分子率先在美國政壇重新活躍,會否為全球示範右傾主張的消散有待觀察。特朗普將排外情緒進一步滲入白宮,民主黨冒起眾多愈走愈左的總統初選候選人,但兩個極端的民粹政治皆非市民所願,遂向中間路綫靠攏,目前便以拜登為代表,呼聲最高。
認清民粹與勇武並無出路所以轉趨溫和,相信是對去激進化更合理的解釋。香港不少問題難以單靠高舉排他主義提供答案。以醫療為例,公立醫院供求失衡,本土主義者把需求問題聚焦在新移民佔用公共資源,卻漠視人口老化與貧窮問題導致求診需要急升,又礙於經濟條件所以加重了公院負荷。將房屋問題求諸源頭減人亦是過分簡化,忽略了單程證人士大部分由居港家屬提供住所的事實,而且跨境婚姻普及改變家庭結構,不是少來一位就能騰出一個單位。
認清民粹與勇武無出路
今年是「五四運動」一百周年,目睹辛亥革命演化成軍閥割據,輿論空談救國學說,胡適寫《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奉勸國民應該實地研究亟須解決的問題,尋找救濟社會的方法。香港市民務實,豈會永遠追隨口號化的政治意識?無論哪一個派別,假如在社會議題上一事無成,支持者失望離去只是時間問題。
潘學智
民主思路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