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兩制」

香港以國際金融中心聞名於世,朋輩以「中環人」為奮鬥目標:學校要讀最老牌的傳統名校,選科要修最熱門的工商管理,實習要入最賺錢的投資銀行。以前的我與他們一樣,努力擠身於這條成功方程式。然而在2014年畢業時,社會正醞釀一場挑戰中環的運動,令我反思社會撕裂已經嚴重到超乎想像的地步,而中環價值並不足以支撐香港的繁榮穩定和高度自治。憂患意識驅使我在事業生涯轉向,矢志以溝通化解矛盾,珍惜「一國兩制」的存在空間。

當不同立場各說自話,我們更加需要溫和理性的政策分析,如實反映社會面貌。我參與智庫民主思路,堅持以客觀中肯的調查研究,去開拓新的政治空間。期間主持《「一國兩制」指數》和創作「一國兩制」輿情指數,以本地民意、國際評價和新聞情緒編製成追蹤指數,希望政治光譜的兩極看見社會矛盾以外的共同點,從而收窄分歧。最近再推出數據平台,遵循公開透明的原則直接面向社會,讓所有關注香港的人,以務實態度觀察「一國兩制」的落實情況。

2019年是史無前例的管治危機,民間瀰漫不滿聲音,政府無力恢復社會安寧。我擔心港人治港危在旦夕,更憂慮中央政府徹底改變「五十年不變」之後的香港前途。2047年之際,我們這一輩正屆知命之年,人心回歸的使命應當由我們肩負。於是我策劃「跨越2047」系列願景研究,走訪政黨、商會、大學、專業團體、民間組織,嘗試早日為延續「一國兩制」凝聚共識,探索一條既能保障自由權利,又能捍衛國家利益的發展道路,讓香港繼續演繹中國國際都會的角色。